最近五六年,名人出书愈炒愈热。名人笔耕,撰写自我,或忆旧,或感怀,或传记……理当无可非议。然而,把名人出书作为出版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人们不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些读者直抒己见,名人写书掺杂水分过多,缺少精心提炼,加之受本人生活圈子所限,尽管下笔洋洋几十万字,却似“记流水帐”,淡若清水,真正能让读者从中品出味中之味来,尚欠“佐料”。诚可谓“薄而速发,发之无味”。
也有读者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名人出书尽可视为当今文坛的“卡拉OK”,“著书”不必强求“立说”,能够满足人们茶余饭后,随意翻阅,悠然自得其乐的需求即可,对名人“著书”的“精度”大可不必苛求。
细细审视名人笔耕的“心路历程”,除极少数“粉饰美容”,自我吹捧,甚至拿“隐私”当“王牌”以求引发“轰动效应”的庸俗劣作外,也有相当一些有感而发,值得鉴赏的名人佳作。但从开发新的出版资源来看,名人出书很显然有短期操作的印记,毕竟“著书”不等于“玩卡拉OK”。
事实上,就在名人出书炒得沸沸扬扬时,市场上的这类图书也已难以售出,据有关市场调查显示,全国近百家出版社近些年来大约出版了百余位名人的传记或其他图书。正版发行量高达1200多万册;盗版发行量约为5000万册到8000万册。仅1998年,全国各出版社就共出版了1100多位名人所著的图书,总发行量达500万册以上,盗版发行量则在2500到3800万册。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截至去年6月底,全国图书市场积压的名人正版和盗版图书大约为7000多万册。
由此可见,“积之不厚,发则当缓”,名人出书也该坚持这一出版“铁律”,不要再盲目搞稍纵即逝的文坛“卡拉OK”游戏,以致造成出版资源的极大浪费。